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孩子長大了,鄰居搬走了,我的體脂肪來了:三段生活告別日記

告別一:孩子的用品 孩子長大了,曾經陪伴他們的用品,也在這個夏天陸續送人。其實不只是照片中這些,前陣子也送出了一些玻璃奶瓶。整理這些物品時,竟然湧上一絲不捨。不捨的不是物品本身,而是那段孩子天真無邪的時光。雖然他們的笑容仍在日常中綻放,但成長的速度實在太快,過去的點滴,總讓人感慨「稍縱即逝」。 告別二:二樓的一家四口 二樓的鄰居因為買房而搬離,一年不長不短,在忙碌的工作與育兒中也悄悄走過了。搬家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,衷心祝福他們一切順利。感謝這一年來的照顧,時不時送來食材和恩典衣物,溫暖人心,令人難忘。 告別三:健康的身體 這個夏天因為室友買了中藥房的香料包,味道香濃,彷彿台鐵便當裡的滷味香氣,作法簡單,我也連續滷了兩次,想必是這個夏天的常備料理了~那你問這段告別的是什麼?那就是健康的身體(其實本身就圓了不少),迎接的來賓是體脂肪 XD
最近的文章

工作好忙,但母親節的可愛爆擊不缺席

【工作近況】忙碌的四月,終於順利收尾 將近一個月沒更新,原先準備的素材也因季節更迭變得不太合適了(笑)。這段時間工作量暴增,好在一件件完成交付,總算能鬆一口氣,連睡眠品質也明顯改善了~ 【生活紀錄】母親節的溫馨與爆擊 溫馨的五月除了回娘家慶祝母親節,還收到了來自孩子們的可愛爆擊:有學校的美勞作品、幫忙家事的小幫手模式,以及那幾句「媽媽好棒」的稱讚雖然讓人害羞,但還是挺療癒的。當然,學習單一交完,他們立刻恢復原形也是常態(笑)。 【自我調整】專注與主動,是現在的關鍵字 這波工作緊湊過後,終於可以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。不過,重點還是放在「專注力」與「主動行動」這兩件事上。最近開始培養每週日晚上規劃下一週的習慣,希望能讓時間運用更有效率。理想目標是──下班時間一到就彈開椅子,切換成家庭模式,好好陪伴家人~

租屋生活|一張餐桌的故事

一直以來我們都是租屋族,從2015年開始跟室友交往後,我們在北部租屋生活及工作,2019年大寶出生後我們依舊租在7坪大的套房,從那時候開始,我就很希望未來能換個大空間,放上一張餐桌。 對我來說,餐桌是凝聚一家人的地方。可惜當時租在小套房,空間太侷限,能在餐桌上吃飯簡直是種奢侈。後續因為小孩讀書因素就搬回室友的老家,但我們依然在外租房子,因為時間緊迫,也是找套房繼續租下去~ 2014年北部租屋起點 ▲ 套房必備用品-快煮鍋 2015起租,一直都要用書桌來放飯菜或是用快煮鍋煮東西的地方,空間有限,因為還有放電腦跟桌機,有時煮飯也要到陽台去煮,不然夏天真的很熱~(圖片快煮鍋已退役,當時買小冰箱送的) 2019年:有了孩子,套房生活挑戰升級 ▲ 生大寶後某次的大掃除 生大寶後隔年就是疫情大爆發,哪都不能去,也因此有了一段時間的產後憂鬱症。目前這些東西除了棉被,其他的嬰兒床、孕婦枕都已陸續送人~ 2021年:回台中,再度租屋 ▲ 回台中後租的第一間套房 2021年10月回台中後依舊是租套房,空間有稍微大一些,不過還是沒有餐桌。後續因為生了二寶,房東希望我們一起承租隔壁間(房東的理由是我們人口變多),經考量後決定要換其他地方,而這次我很堅持,一定要租整層住家 2023年:整層住家、圓夢餐桌 ▲ 生完二寶後換租整層住家 2023年11月,有緣租老透天分租的整層住家(三房一衛的格局),雖然離市區有段距離,但空間變大舒適很多,買的第一件家具就是餐桌,非常的開心,同年12月,娘家爸爸南下替大寶慶生,我也開心地煮了一桌菜,請爸爸吃 搬進來買的第一件家具就是餐桌,除了吃飯,也可以輔導小孩作業及畫畫,未來若有自己的家,一定會砸重本在餐桌上 XD 文末附上一個小彩蛋,當時還在北部的租屋處用快煮鍋料理做成的影片,畫質很爛請不要介意 XD

快煮鍋食譜|韓式涼拌菠菜與海帶芽,2 道簡單小菜教學

天氣漸熱,很適合做一些涼拌菜來吃,以前吃韓式料理時,最被小菜吃到飽的品項吸引,這次就來做兩道韓式風味的小菜來配飯吃!今天的料理場景不是在廚房,而是在樓上餐桌旁的小電器區,使用的是用電的快煮鍋來料理,不用瓦斯爐也能輕鬆完成,所以也很適合在套房及宿舍這樣的小空間來烹調~ 韓式涼拌菠菜 & 海帶芽食材準備 菠菜:1把,洗淨切段備用 嫩海帶芽:1包取一湯匙(無需事先浸泡) 紅蘿蔔:切絲少許 韓國芝麻油:少許 鹽巴:少許 白芝麻:少許 熱水:一鍋 韓式涼拌菠菜 & 海帶芽料理作法 水滾後先將蘿蔔絲下鍋(因為葉菜類容易燙熟,所以先下紅蘿蔔絲) 倒入菠菜翻攪一分鐘(葉子根莖部變軟即可)撈起放入冷水擠乾備用 倒入乾海帶芽蓋鍋悶五分鐘(快煮鍋不用插電) 海帶芽軟化泡開即可撈起備用 淋上韓國芝麻油 最後撒點白芝麻 簡單又美味的韓式涼拌菠菜 & 海帶芽完成! 我實做的版本是菠菜先切再燙,也可以整把下去川燙後泡冷水擰乾後再切段,差別可能在於整條比較好擰乾水份;這樣同一鍋水能準備兩道小菜真的是很省時省力,不到五分鐘就完成了~也可以一次多做一點,冰起來可以吃兩天~ 韓國芝麻油真的不能少,各大超市都買得到,唯一缺點就是比較貴,有時吃肉想弄點韓式沾料(芝麻油+鹽巴),整瓶就消很快了XD 喜歡韓式風味小菜的你也可以試著做看看唷!如果你也試做了,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版本,或 tag 我一起交流食譜!

孩子換牙好快?兒童牙醫怎麼選?我們的就診經驗分享

目前女兒五歲,除了先前塗氟看過一次牙科診所,後來上幼兒園學校都有配合的牙醫到校檢查,就沒有特別再帶去牙醫診所看牙。由於女兒換牙速度算快,老師也建議讓我們帶去檢查看看,拖了快兩個月才開始認真找牙醫診所,但決定的速度很快,很快就找到心中合適的兒童牙科~ 如何選擇適合的兒童牙醫 選有專門有兒童牙醫門診 看評論是否有針對兒童看診的心得分享 離家近,平日下班時間看診也不會太趕 綜合以上整理,很快就找到符合期望的牙醫診所,並且開心的帶孩子看診作為兒童節禮物XD 本次看診的牙科診所資訊 粹齒以先牙醫診所.烏日別院 地址: 台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二段77號 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eekey.tw ▲ 粹齒以先牙醫診所.烏日別院診所外觀 診所環境的亮點 ▲ 入內都要換鞋,成人有附拋棄式拖鞋,兒童有拖鞋可以換 ▲ 兒童遊戲區、繪本區及一整面書牆 當初看到診所相片時,就是被這整片書牆吸引!書況都很新,讓人懷疑:這真的可以免費看嗎? 醫生與護理師的耐心互動 一開始會由家長填寫基本資料,後續由護理師帶孩子照牙齒X光,都很有耐心,後續進診間正式跟醫師會診,醫師也會引導小孩以及用鼓勵的口吻安撫孩子,小孩的情緒在看診過程中很穩定~ ▲ 護理師帶孩子照X光 具體診療內容及看診過程分享 照完X光後講解長牙的速度以及必須要做的牙齒護理,醫師發現嚴重結石的部分也有做適當的清潔 也特別講解我顧慮的換牙太快的問題,目前看X光片牙齒沒有特別的問題,所以不用擔心,著重牙齒清潔才是一大重點 孩子的回應與適應過程 在看診的前一天有先跟孩子溝通請孩子不用緊張,孩子其實有擔心看牙,但實際進診間看診,小孩有先被溫馨的環境吸引,有兒童遊戲繪本區,她很開心,看診前還有問醫生說我看完可以去玩玩具嗎 XD 醫生也會在洗牙的過程中說鼓勵小孩只要有耐心勇敢地做好治療,就可以去兒童區玩~女兒聽到很開心,整個治療過程都很乖地躺著,瞬間覺得孩子長大好多~ 家長的心得與收穫 人員接洽:從櫃檯、護理人員到醫生,我個人感受真的是覺得很好,口條應對有耐心且和善 環境整潔:溫馨且乾淨,心情得到很大的放鬆 小孩回饋:不會...

抱恙的生活變化

病了兩週,中途其實有好轉,但好轉一天後又開始感到不適,但不是很想再看第三次醫生,索性就大量喝溫水跟煮湯喝,不說還以為在坐月子。 經過這樣的嘗試感覺是時好時壞,午休時間就直接睡,好處是沒力氣熬夜,也把看手機的習慣減少,只在白天工作時看桌機螢幕,下班後的手機功能只剩下給孩子聽 PODCAST 的兒歌~ 另外也養成睡前拿起文件夾板(第三樣骨董級文具)在床邊手寫草稿文章架構,不再依靠手機紀錄,也能一邊跟室友聊天,但聽得很分心,因為我很沉浸在書寫世界 XD 最近一次室友分享一段打呼的聲音,我還問說是我的打呼聲嗎?結果他手機一轉,螢幕畫面顯示是一隻豬在打呼的影片,很好,這下我還間接承認自己是豬了(勇敢一點,把間接兩個字拿掉),我很不爭氣的笑了出來 XD 希望身體能早日康復,畢竟覬覦室友帶回來的螺螄粉很久了(流口水)

邊畫畫邊學英文:如何打造無壓力的幼兒美語學習環境?

幼兒美語學習日常:環境音播放更有效 女兒上了中班後開始有課後美語課,每週兩堂、每堂 50 分鐘,教材包含課本與光碟。雖然有附 Qrcode,但使用起來有時不便,或是手機容易讓孩子分心。因此,這學期我特別買了一台 CD Player,直接作為環境音播放。 我通常在孩子起床用餐時和放學回家後這兩個時段播放 CD。令人驚喜的是,孩子們邊畫畫時也會跟著 CD 唱唸,學習效果比手機好太多!即便他們不在書桌旁,在旁邊遊戲時也能持續接收語音輸入,達到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。 家長的角色:一起學習更有效 作為家長,我會先預習課本,了解課程進度和歌曲內容,這樣當孩子有問題時,我可以立即解答,而不會被問倒 XD。這樣的互動讓學習更輕鬆有趣,孩子也能更自然地融入英語環境。目前,女兒的學習狀態良好,無壓力學習真的很棒! 兒童學習音響 CD 播放器仍然是學習利器! CD Player 統一擺放在我的 工作桌 上,而為了保護我的生財工具,當孩子回家時,我的 升降桌一定保持在站立模式,避免孩子亂動影響工作 XD。這樣的安排讓 CD 成為我們日常的一部分,不需要額外提醒,也能輕鬆融入生活。 骨董級復古文具:傳承的學習工具 話題一轉,來介紹兩個我珍藏的骨董級文具 XD: 書本架:這是我小學兒童節時收到的禮物,至今仍然使用。 畫板:這是我國中時寫生用的畫板,現在竟然也傳承給女兒使用。 每當看到這些文具,都會回憶起小時候的學習時光。我父親對我的興趣抱持開放態度,讓我自由嘗試自己喜歡的事物,如今我對孩子們也是相同的態度:給予支持與鼓勵,讓他們快樂學習,無壓力成長!